张氏兄弟等人或绑架人质,或欲当众自裁,可谓不善鸣之至矣。
没有相应的司法审判观念为基础,制度设计的再好,可能也难以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得到真正的贯彻。这些案件的法庭审判活动让人们感到,作为司法正义维护神的裁判者,似乎对于程序问题是极为麻木的,他们所关心的似乎仅仅是,被告人有罪供述的真假问题,而基本上忽视了这些口供的自愿性问题。
然而,这种直观式的看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尽管美国刑事司法也确实非常重视正当程序,甚至在一些案件中做得还很极端。在这样的法庭审判模式下,法庭审判持续时间长短又能有什么实质意义呢?其结果不还是对检控方结论的一个简单、被动(当然未必会出错误)的确认吗?这种仅仅具有审判外壳的法庭审判,又怎么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事实认定错误的功能呢?由此看来,在让一部分案件的审判先公正起来这一理念已经基本上没有太大争议的大背景下,我们目前最应该落实的或许是,彻底地抛弃目前这种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的审判方式,并通过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来构建起一套真正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包括确保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防止法官过早地产生预断、确保被告方的先悉权、获得律师的有效帮助等以加强庭审功能为宗旨的制度体系,以逐步建立起一种通过当庭审判来形成裁判结论的法庭审理机制。我们都知道,一个案件的法庭审判程序越是公正,就越是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冤枉无辜,越能够保障被告人所享有的一系列基本权利。以至于有些案件在程序上终结之日,反而是人们持久的质疑和批判开始之时。
似乎举行法庭审判的目的就是要查明真相,而不是要让被告人获得公正的审判。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发挥吸纳当事人乃至社会公众的不满,并最大限度地使司法裁判产生公信力的作用。一项制度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建立并逐步健全的。
试点是为了积累经验,也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可以认为,阿勒泰的率先实行是今后推广的试点,民众正是这样期待的。我们说,阿勒泰率先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具破冰意义。出现了虚假并不可怕,这才是真实的申报情况,因为我们的官员还没有养成如实申报的习惯,对申报制度还有观望、侥幸、逆反等心理。
出现虚假申报,其实更真实。官员财产申报,在虚假中求真,在试点中渐行,在前进中迎来曙光。
温家宝总理日前做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时告诉网民,正积极准备实施官员财产公开。事实上,希望一开始就真实申报是对制度的过高期待,是一种制度乌托邦。说实在的,如果阿勒泰的官员财产申报一开始就是百分百的真实,那倒真的让人感觉有点假。试点阶段能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与困难,是为推广阶段铺平道路。
关键是如何让虚假变真实,让官员不敢虚假申报,进而养成真实申报的习惯。虚假申报,不仅提醒了制度本身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而且还给这项制度提供了不断完善的有价资源。(羊城晚报) 进入专题: 官员财产申报 。在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之际,有媒体进行过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是:官员财产情况公开———高达77.5%的受调查者选择这一选项…… 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实践是难能可贵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亦是改进的可贵借鉴。
希望一开始就真实申报,是一种过高期待。针对这些官员纪委已进行逐一登记,并展开调查。
2日,记者从阿勒泰地区纪委获悉,目前纪委对官员的财产申报已经进行了初步审核,发现在申报中,有部分官员存在虚假申报的情况。如果阿勒泰的官员财产申报实践,过于简单或容易就达到实质性效果的话,就会产生全国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也会简单化的误导
这是一个醒目的信号---以往,在谈及财产申报时,一些官员时常以时机不成熟为由,而温总理的话表明,时机已不是问题。形势的紧迫性为韩德云所言的时间点提供了第三重注脚。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从世界范围来看,官员财产申报是一项成熟的、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中纪委副书记何勇表示,中纪委正在研究和论证这件事情。1883年,英国就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此后许多国家纷纷借鉴。
温总理说,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反腐败的一项重大举措。监察部部长、预防腐败局局长马说,新疆阿勒泰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值得肯定,要给予支持。
而形势迫使执政者到了必须下定决心的时候。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关键不再是论证,而是行动---迈出第一步至关重要。
当下,国家的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正在火热实施。学者研究,近几年公务员队伍被曝光的贪腐案例,已呈现出金额越来越大、年龄越来越轻、范围越来越广的显著趋势。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采取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支出拉动内需的经济措施,反腐学者发现,此后几年我国在经济提升的同时,腐败现象也大量滋生。温总理明确地告诉网友:我们正在积极准备这项工作。危机蕴含着转机,如能在此番危机下,适时在立法层面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则不失为一项制度建设的重大收获。对于腐败的深恶痛绝,对于官风廉洁的诉求,成为官员财产申报日益深厚的民意基础。
在本届全国两会上,不同层面官员的表态让这个信号愈发强烈。进入专题: 官员财产申报 。
事实上,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曾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可惜蹉跎15年,未见成果。如果说新疆阿勒泰的官员财产申报和浙江慈溪的廉情公示还只是地方个别决策者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那么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的表态则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他还说,这件事情要做得真实而不走过场,就必须建立制度和制定法律,并且长期地保持下去,使它收到真正的效果。意愿已经具备,技术问题并不难攻克,所需惟有决心。
在本届全国两会上,不断有官员被问及如何保证四万亿资金的合理科学使用,提问者的潜台词中明显包含着这样的担忧。对于中国而言,关键不再是论证,而是行动韩德云律师所说赶在了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上,这是一个怎样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首先意味着民意期待的成熟。毋庸讳言,在项目选择和资金投放方面,各级政府拥有强大的决策权与选择权,若无有力的监督机制,尤其是对公务员个人财产和收入方面的有效监督,则公众不能不担心,这一宏大举措,在刺激了经济的同时,也会刺激部分官员的贪欲当下,国家的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正在火热实施。
对于腐败的深恶痛绝,对于官风廉洁的诉求,成为官员财产申报日益深厚的民意基础。意愿已经具备,技术问题并不难攻克,所需惟有决心。
事实上,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曾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可惜蹉跎15年,未见成果。这是一个醒目的信号---以往,在谈及财产申报时,一些官员时常以时机不成熟为由,而温总理的话表明,时机已不是问题。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关键不再是论证,而是行动---迈出第一步至关重要。温总理明确地告诉网友:我们正在积极准备这项工作。